正如苏轼所描述的,深秋时节,乍寒还暖,百花渐残,硕果累累,又到了各类果实,尤其是柑橘们唱主角的季节。

成百上千种不同的柑橘果实已悄然上市,琳琅满目,你能分得清它们吗?
在柑橘家族中有个品种颇为引人注目,它在日本叫“柚子”,在中国叫“香橙”,在韩国叫“黄金柚”,而在西方则叫“YUZU”,英文名来源于日语发音。
它在日本叫 “柚子yuzu”

在日本的柑橘家族中,“柚子”的日文名字用汉字写作“柚子”,读作“yuzu”。日本柚子是在我国唐朝开元盛世前夕(日本的奈良时代,大约在公元710年)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朝鲜半岛引进到日本的。最初栽培的目的就是药用,后来才成为食品和调味品。现如今日本的柚子栽培主要在九州和四国地区,尤其是四国岛上的高知县。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对日本柚子的喜爱和食用延续至今。
在日本料理中它几乎无处不在,它清幽的香气让日料爱好者心旷神怡。在日料的很多菜肴和调味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柚子皮、柚子肉、柚子汁、甚至柚子籽的身影。柚子也是制作味噌的一个主选,做出的柚子味噌是百搭调味料。现在欧美很多顶级餐厅的菜品和甜品中也都会有日本柚子的身影。
日本传统调味品“柚酢(cù)”充分利用日本柚子的酸味,加入不同的柑橘品种如臭橙、酢橘等果汁和其他调味料(如海藻、山椒、山葵、酱油等),演变成当今在日本随处可见的“柑橘醋”,其核心“灵魂”就是“柚子”。日本柚子还可以做成和果子、洋果子、柚子果冻、柚子果酱、柚子汁、蜂蜜柚子茶、柚子酒等等。
日本柚子还有一个高大上的用法,那就是做“柚釜”,即把柚子顶部切开,部分掏空果肉后,用来盛放鱼虾肉等高级佳肴,生鲜和熟食可直接食用,食材也可在“柚釜”里进一步烹饪(如蒸煮)后食用。这样,餐具、调味料、食材在“柚釜”里融为一体。加工“柚釜”时再配上不同食品雕刻刀法的话,就成食用艺术品了!
除了食用和烹饪外,日本柚子还可以用来“泡汤”。在日本,提到冬至,大家都会想到去泡“柚子汤”,即投放了日本柚子的温泉,据说这是自江户时代起就形成的习俗,日本人认为温泉的热水可以释放出柚子果皮里的芳香分子和其他有效成分(如Nomilin),这些成分可以让人情绪放松,被皮肤吸收后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据说只有用日本柚子泡温泉才有这些效果,其他种类的柑橘如柠檬、酸橙、甜橙等都起不到日本柚子的这个作用。
它在中国叫 “香橙”

说起“柚子”,我们立即想到的是那个个大皮厚的柑橘,如著名的沙田柚、琯溪蜜柚、金香柚等等。中国现在意义上真正的“柚子”在日文中一般写作“文旦”。“日本柚子”在中国现在叫做香橙,其中最常见的一个香橙品种是“罗汉橙”。香橙在中国古代也不叫香橙,而是称为“櫾(读作yòu)”,主要是作观赏、薰衣、酱醋、渍蜜、醒酒等用途。《吕氏春秋》中也提到“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根据所描述的植物外形、色味和产地可知,其中的“柚”指的是香橙。然后,香橙带着“櫾”这个名字漂洋过海去到了日本,在日本沿用了中国古代“櫾”这个名称,而后来是转化成为更便于书写的“柚子(yuzu)”。
香橙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据《中国植物志》介绍,我国古代,尤其是12-16世纪期间,长江中下游两岸各地普遍栽培的橙或称橙子,大多是指香橙,而非今天我们常见的甜橙或酸橙。十二世纪韩彦直著的《桔录》中写到,“橙子,木有刺,似朱栾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比年始竞有之。经霜早黄,肤泽可爱,状微有似真柑,但圆正细实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可以芼鲜,可以渍蜜,真嘉实也。” 这个“嘉实”,指的就是香橙!

香橙味酸且苦涩,生食难以入口,但是它的香气与同样很酸的酸橙相比,果皮甘香宜人。香橙的果皮厚而粗糙,油点大,富有各种芳香成分,气味十分芳香,加之它们保质期长,古代常被用作为熏香之用。不过,香橙也并非完全不能吃。南宋的《事类合璧》中提到香橙“其皮可以熏衣,可以芼(调)鲜,可以和菹醢,可以为酱齑,可以蜜煎,可以糖制为橙丁,可以蜜制为橙膏。嗅之则香,食之则美,诚佳果也”。这说明用香橙作为调味品的用法在我国古代也是存在的。
在12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日本柚子在日本,香橙在中国都各经历了不同的杂交和品种改良,性状细节与风味上产生了一些差异,形态风味未必完全相同,虽然它的名称不同很容易让人误解,但就物种而言,其实它们都指同一个东西。
柑橘家族中的一员
香橙的学名是Citrus junos,也写作Citrus X junos,以表明它的杂种起源性质。经过研究,多数学者认为香橙是由宜昌橙(Citrus cavaleriei)(父本)跟宽皮橘(通称的橘子)(Citrus reticulata)(母本)的杂交后代。柑橘家族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是不同种属间易于杂交,形成了形形色色复杂的杂种复合体和中间类型,从而形成关系复杂且庞大的柑橘家族。

(左)宽皮橘-(中)香橙-(右)宜昌橙
与甜橙和柑子等灌木状的柑橘不同,香橙树一般长成直立灌木或者小乔木,而且树枝密布粗壮的长刺。它的叶子的形态则更加暴露了它的独特与渊源。香橙的叶也由两部分构成,顶部的叶及基部的“翼叶”(也有人称柄叶),与宜昌橙的情况非常相像,差别只在于宜昌橙的翼叶十分发达,大而明显,而香橙的翼叶相对较小,且个体间有较大差异;与此相反,宽皮橘和甜橙的翼叶都退化到几乎看不到了,只留下一个类似叶柄延伸出来的节与叶片相连。在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及四川和重庆的一些野外山区,仍然有大量野生香橙与宜昌橙混合生长,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者的渊源。
香料界的新宠
日本柚子即香橙,其果皮被认为有种幽深华丽的香气,在日韩非常流行,近年来更是引起了全球香料界的巨大兴趣,成为新宠。除了直接在食品中应用香橙果肉、果汁、果皮和各种加工品外,冷榨或者蒸馏的果皮精油在市场上也有少量供应,只是量少价高,应用并不普遍。更常见的情况是众多食品和日化调香师们通过调香手法模拟香橙的香味加以应用。
香橙果皮精油中已知的化学成分超过320多种,除了大多数柑橘品种中都具有的柠檬烯、松油烯、柠檬醛等常见成分外,香橙的果皮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花香)、百里香酚(辛香)和一些含量很低但对气味贡献巨大的化合物,如1-p-Menthene-8-thiol(强烈的西柚香气)、(S)-8-Methyldecanal(具有新鲜青苦味和柑橘甜香气味)、及大名鼎鼎的Yuzuol(青草香、柚皮香、膏香)和Yuzunone(柚皮香、膏香和花香)等。这些化合物混合在一起,使得香橙有别于其它柑橘,拥有了鲜花样的香橙特有的香气。
到了吃蟹的季节,也到了香橙成熟的季节。你可知道,或者还记得2016年杭州G20国宴上的“膏蟹酿香橙”吗?它正是杭帮名吃“蟹酿橙”的新作,是中国版的“柚釜”。取新鲜香橙果实,从顶部1/4 处截开,顶留用,剜去下部部分橙瓤,留一部分橙肉;另备蟹肉蟹膏、加上熟猪肥膘肉丁、荸荠丁,姜末、胡椒粉、鸡蛋清、白酒等拌匀;将拌匀的肉料装入部分剜空的鲜香橙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或笼屉,用酒、醋、水蒸熟,佐以醋盐,慢食细品,香而鲜,有酒香、花香、橙香和螃蟹之香,实为人间少有的佳肴。